“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千山区全面城市化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新形势下,要在高起点上实现千山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宏伟目标,必须巩固和强化科技工作的基础地位、先导地位和战略地位,加快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步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一、“十一五”时期我区科技发展的主要措施、成就及存在问题
(一)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全民科技意识
各级领导牢固树立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区”发展战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健全了领导机构,统一研究、解决科技与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加强科技宣传和普及工作,创造出全社会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
2、深化改革,建立新型科技体制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方针指导下,优化科技体制,搞活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引导科研院所来我区共同开发产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3、健全科技投入体系
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初步建立起以政府扶持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部门贷款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4、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速培养科技人才
发展科技的根本是人才。区政府建立了人才资源开发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乡土人才。建立起一支精干的科技人才队伍。
5、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生产力。
6、强化科技立法,加强政策导向
研究制定了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政策和办法,加强了《科技进步法》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全社会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
(二)取得成就
1、全民科技意识不断增强
发展经济,先抓科技。这一观点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以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为重点内容的“科教兴区”战略得到有力实施。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方针得到认真落实。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离不开科技工作的这一支撑条件已被干部、群众广泛接受。
2、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步加大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达到52%。
3、科技成果及专利工作成效显著
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500多项,专利申请量达到600多件,并与全国131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
4、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现有科技人员3400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135人。
5、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步提高,达到25%。
(三)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区的科技和经济有很大发展,但是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科技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差距。一是高新人才奇缺,队伍难成;二是投入不足,支撑不强;三是产品不精,规模不大;四是转化率低,推广面小。这些问题和差距,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目标、保障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鞍山城市的后花园、辽宁经济的排头兵、全国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发展定位,坚持“突出重点、引进创新、加强转化、支撑发展”的工作方针,科学合理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框架,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具有特色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集中优势资源,抓好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提升改造,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积极推进钢铁及加工制造业、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矿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经济,打造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发展原则
1、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原则
坚持突出自主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突出产业化,着力抓好一批牵动作用大、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化重大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规模和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2、重点突破与优先发展原则
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 “重点突破,优先发展”的原则,延伸产业链,发展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
3、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发展重点,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围绕市场需求,引导和组织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及技术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
4、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切实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创造环境,优化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
5、因地制宜和立足优势发展原则
结合我区的优势和特色产业,集中科技资源,培育和发展一批区域重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产业集群,实现重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质增量,加快经济发展。
(三)战略目标
到2015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要达到以下目标: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
(1)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搭建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全面完成国家863计划环保型纳米水基轧制润滑剂规模化生产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建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00个,专利申请量达到500件,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
(3)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2、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推广方面
(1)农业方面。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农事龙头企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特色、精品及绿色农业转变。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机械,促进农产品向高、新、特方向发展。按照“东果西菜”的发展格局,不断壮大设施蔬菜、南果梨、花卉、观赏鱼、食用菌、畜牧业、农事旅游、中草药栽培等“八大特色产业”体系。深度开发果业资源,突出做强南果梨第一口味品牌,力争在南果梨贮藏、保鲜、深加工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逐步实现南果梨生产无公害化,并向绿色食品过渡。通过采用高枝嫁接授粉技术,使生产技术环节逐步改善和提高,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优质果率提高到80%以上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农业资源,大力提升蔬菜品质,通过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应用,提高蔬菜产量、增加栽培品种,应用生物技术,保证食品安全,探求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技术集成。扶持发展各具特色的食用菌、花卉、观赏鱼、中草药栽培、畜牧养殖、旅游观光农业,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产品的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推广科技成果250项,引进实施重点高新技术项目100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
(2)民生方面。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围绕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富民、惠民”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统筹考虑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改善等,深化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科技示范,树立一批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典型。推广应用农村新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科技为支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技术创新方面。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在工业化上实现新跨越,以园区为主战场,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优化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通过组织关键技术公关和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带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信息化建设方面
到2015年,千山区的政府管理和社会公众服务基本实现电子化,各类信息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逐步实现知识化、智能化决策管理,用电子政务促进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信息化社会以及远程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推动千山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建成基本型的“数字千山”。通过建设“数字千山”,重点引导社会、居民应用信息化成果,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带动信息技术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
4、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通过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进步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1)实施科技特派行动,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把科技智力和科技要素引入农村第一线,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农村科技创新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解决南果梨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促进南果梨产业的提档升级,以此做大做强南果梨产业。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是积极引进发展高新技术所短缺的科技人才,进一步调动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二是多渠道邀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来我区进行学术交流,联合进行课题公关,合作开发项目,对我区科技发展方向、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政策指导及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论证。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与联合。每个企业都要挂靠一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利用院所的技术和智力优势,加速我区高新技术发展。
(3)切实加大全社会的科技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主要来源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按照《科技进步法》对科技投入的要求,从本区的实际出发,大幅度提高科技三项费用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科技三项费用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2%。
积极探索资本运作方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纳社会资金,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重点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直接或间接进入资本是市场进行融资。
(4)大力抓好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 加快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步伐,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系统,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和智力支支持。确保大型集中培训月月有,日常网络在线培训不间断,培训人数达到5万人次。
(5)制订政策措施,激励自主创新。在资金补助、企业待遇和人才等方面制订鼓励扶持政策,对高新技术进行扶持。积极搭建相关平台,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形成人人注重创新的社会氛围,让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途径,全面推动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1、提高意识,加强宣传
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区”发展战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健全领导机构,把科技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科技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区关于鼓励科技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宣传企业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宣传优秀科技企业家的突出成绩,创造出全社会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全区各级党政领导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技术创新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党政一把手抓科技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把技术创新工作成效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3、完善政策,吸纳项目
各镇、街和区直有关部门要制定完善加速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引进人才等有关规定和相应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对技术创新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4、加大投入,强化支撑
按《科技法》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区的科技企业必须坚持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以上的资金做为技术开发费用。高新技术企业要提取3—5%以上。区本级三项费用每年增加的比例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5、共同参与,通力协作
各镇街、区直有关部门为我区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责任单位和部门。科技局为牵头部门,负责总体规划工作和具体操作实施。全区上下共同参与,通力协作,到2015年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科技发达、经济结构合理、城乡繁荣、社会和谐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